标题: 《七律·登庐山》—— 毛主席的壮志与豪情
内容:
“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”
李白的《望庐山瀑布》脍炙人口,庐山因此成为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。
对于毛主席而言,庐山不仅是一处美景,更承载着他深厚的情感。
他一生多次登山,对庐山情有独钟,晚年更是三次在此召开中央会议,使庐山成为了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要篇章。
今天,我们一起来领略毛主席首登庐山时写下的《七律·登庐山》。
一山飞峙大江边,跃上葱茏四百旋。
冷眼向洋看世界,热风吹雨洒江天。
云横九派浮黄鹤,浪下三吴起白烟。
陶令不知何处去,桃花源里可耕田。
庐山矗立长江边,我驱车盘旋登临,眼中所见,心中所感,尽融于诗中。
我眼观世界,风吹雨洒,云雾缭绕,黄鹤翱翔,波涛翻滚。
昔日的陶潜今何在?桃花源的理想生活,真的可以实现吗?
1959年6月,中共中央决定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。会议前夕,毛主席登庐山,纵目远眺,景色尽收眼底。
面对国际、国内的紧张局势,他毫不退缩,用诗表达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、一往无前的决心。
首联的“飞”与“跃”,生动地描绘出庐山的雄伟与诗人的豪情。诗人用大胆而雄奇的想象,展现了庐山与自我精神的融合。
起句中的“飞”与“跃”既是对庐山雄姿的描绘,也是诗人壮志的体现。
诗人以冷眼旁观世界的态度,展现了他的坚定与无畏。
1959年的国际、国内形势复杂,但诗人坚信中国人民定能克服困难,实现理想。
颔联的“冷”与“热”,是诗人对国际形势的冷静分析和对“大跃进”热潮的热烈响应。诗人坚信,只有依靠自己的双手,才能开创美好的未来。
颈联中的“横、浮、下、起”,既描绘了诗人的豪情壮志,也展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。
尾联中,诗人对“桃花源”提出了质疑,强调现实生活的重要性。诗人认为,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,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生活。
生活,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。
来源:京博国学
编辑:浅浅
【声明:本号为“全民阅读推广”官方公益账号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我们。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】
转载请注明来自深圳市嘉文装饰工程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毛主席登顶庐山写下一首诗,豪迈自信,无人能敌! 》